人生中,總會有那麼一件事情,是值得自己全心全意付出、投注的,而對末學而言,這件事情就是「學佛修行」了。宗喀巴大師開示:「修行最大的障礙,就是往昔所造的罪障習氣,它覆蓋著清淨心,使深道殊勝功德難以生起,又修行人若無廣大的福德資糧,無論如何勤修智慧,也無法證得清淨的佛位。因此,修行的基礎,首重淨治罪障,積集福德資糧。」
一、修行的方法有那些呢?
在西藏,居住著許多聖哲,或是旅居於此的瑜珈士,西藏人相信,能在他們身上獲得修行的竅訣與心靈的啟發與導引,依此而行,一個人的生命終將徹底轉變。在藏地的一個小鎮上,有位火車站長,他一心追求人生價值意義、生命真理,但苦於未能遇見一位善知識。
有天,一位著名的 上師與弟子途經鎮上,站長聽到後迅速趕來,真誠懇切的向這位 上師請法,「懇請您教我一些修行的方法好嗎?」站長說。
上師說:「好,從今天開始,不可以說謊、欺騙,在未來的三個月裡,你就專心修行這件事。」
站長工作的地方,大部分的人都不誠實,有些還接受賄賂,站長得到教法後,非常開心, 上師的教誡在他心中生起定見,他下定決心不再說謊與接受賄賂。
幾天後,車站總部的稽核人員突然來到辦公處調查他及下屬,站長誠實地回答稽核人員所問的問題,但同時卻為自己及下屬帶來很大的麻煩,所有接受賄賂的員工,包括站長都被法院起訴,他的妻子也在此時,帶著孩子離開他。人生遭逢巨變,令站長陷入前所未有的苦惱。他想:「我聽 上師的話,不說謊、欺騙,才過了13天,我變得如此倒楣,真不知道未來的三個月還會發生什麼事?」
原來,站長辦公室共12位下屬,聯合起來指責站長說謊,他們將收受賄賂的罪全往站長身上推。沒多久,站長就被拘捕入獄,其他的人則被釋放。法院開庭當天,站長獨自一人出庭受審。法官問他:「你的律師呢?」「我不需要律師,我只需要誠實的說出真相。」站長說。
站長泰然自若地說:「我以前多次接受賄賂,但自從我遇到一位聖哲,他教導我不可以說謊、欺騙。現在我的工作沒了,沒有錢、沒有朋友,家人離我而去,還將被捕入獄,但無論我會被判幾年牢,我也決不說謊。」
法官審查結束後,宣布退庭。他私下請站長到議事房去。「先生,請問是哪位聖者教導你這麼做?」站長描述 上師的法相,而法官竟然也是這名 上師的弟子。「你是一位走在正道上的人,繼續努力守護你的誓戒,我與你共勉之。」法官真誠的說道。
三個月期限的最後一天,站長收到一封信,信上寫著:「你的父親生前擁有一塊很大的土地,被政府使用已久,所以要補償於你。」於是國家給了他一筆鉅額的賠償金。
「今天為止,我完成了對 上師的承諾,三個月內不說一句謊言,我獲得了如此大的回報。」他將這筆錢送給自己的妻子和孩子,妻子表示願意和孩子回到他的身邊。
站長卻表示:「不,目前為止,我看到了三個月不說謊帶來的善果,這令我樂意一輩子去修持。我要去追隨我的 上師,向他學習,全心全意的修行,證悟真理之境。」
修行者要能得到感應、福慧、淨除業障、成就道業,端看行者是否修好對 上師的「依止法」,一位如理如法的弟子,如同火車站長一樣,對 上師的言教,奉行不悖,對 上師的誓言,終不違背,因為忠誠的信心,縱然遇到災難逆境,都能安住在的清淨的誓戒中,翻轉命運。
二、修行的要點!
慈悲 龍德上師曾經對初機學佛的人開示:「生、老、病、死,是人生必經的歷程,花無百日紅,人無千日好,要對未來做好準備。」
要對未來做好準備,這句話意義頗深遠,未來是指今生嗎?還是指今生、下一世、下下一世…。
我們且論今生吧!生病是難以避免的事,死亡也並非是老人的權利,畢竟無常時時刻刻上演著。試想:如果在自己的家鄉病了,會有父母的照料,心理上不會覺得孤單,只有在他鄉生病了,沒人照顧,那種飄泊異鄉的感覺最是淒涼!
到底「生從何處來,死歸何處去?」這個問題縈縈繞繞始終無解。無始劫以來,我們孤身一人生死流浪,這一生的老死本是自然的事,有人死得其所,也盡其哀榮,還千古流芳。有人客死異鄉,橫死街頭,無人安葬,任由風吹日曬,聽憑鳥啄蟲蝕,狀甚悽慘!同樣是人,為何懸殊如此之大?說穿了,無非是自作的業因果報,所以俗語說:「一樣生,百樣死。」
宗衍禪師說:「人之生滅,如水一滴,漚生漚滅,復歸於水。」生命不是出生以後才有,也不是死了就算結束。人死亡以後,我們的神識就像移民一樣,會在其它的地方,甚至是不同維度的空間,只要我們有修行,累積功德法財,那麼再換一個國土或是另一個境界,又何必害怕不能生活呢?
因此死亡並不可怕,死亡之後到那裏去才是最要緊的。所以學佛修行的人求一個好的來世,而不是隨業流轉的糊塗生死。
學佛修行求來世的好去處,離不開懺悔業障和累積福慧二資糧。多生累劫來的造業,不知已產生多少的殺虐,與多少刀下亡魂結下仇怨,想要在自在往生不容易,除非將這些業債償還,才不致於臨終時被障礙,使一生的吃素、修行、念誦修法毀於一旦,為自己做這類的規劃非常重要!
三、什麼修行方法最有效?
行者透過懺悔力來清淨業障,猶如農夫除去田裡的雜草一般。當雜草去除乾淨之後,不表示已經變成是一塊肥沃的良田,可以等著收成。事實上,必須要在田地上辛勤播種、灌溉和施肥,才會有收穫。否則,任由土地荒蕪,不但無法收成,雜草還會再生。行者在學佛修行的過程中,除懺悔業力之外,努力累積資糧,就好像在田裡播種、灌溉和施肥一樣,將來才能有所收獲。
佛住世時,在印度有一對老夫婦,極為貧窮,生活只能靠一小塊田地維生。有一天,夫婦倆覺悟到自己愈來愈老,離死亡愈來愈近,應該不枉費人身寶,利用剩下的時間,至少要在去世前做一件有功德的事。恰巧值遇舍利弗尊者,於是夫婦倆邀請舍利弗尊者前往家中應供,然後在舍利弗面前祈願,如願地得到舍利弗尊者的加持。
事後仍一切如常地生活,只是田裡的稻米成熟時,在收割時,卻發現田裡所產的竟然不是稻米,而是黃金。不久,所有的人都在談論金稻田,很快就傳到阿闍世王那裡。阿闍世王下令沒收老夫婦的土地,並將另一塊同樣大小的稻田給他們。阿闍世王的使者找到老夫婦,要求他們搬到另一塊土地上去住。結果,沒收的金穀馬上變成稻米,同時老夫婦移居的那塊土地上的稻米,卻轉變為黃金。阿闍世王聽到以後覺得不可思議,要使者再去沒收老夫婦的地,如此反覆七次,都是同樣的結果。
於是他們前往詣見佛陀,恭請佛陀為他們解說,老夫婦今生做功德與果報之間的業緣。佛陀開示:「老夫婦的行為之所以極具功德,理由有二,第一、他們虔誠恭敬的對象是舍利弗,而舍利弗乃極其清淨的聖者,此是殊勝的『福田』。第二、老夫婦作供養的動機純正,完全具足敬與信,方能累積大福德。」
—— 擷取自第12章 內不共加行(不共內前行)─累積資糧.《龍德上師大圓滿 普賢上師言教集》/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©
四、祛除修行最大障礙的最佳時機
常年護持觀音山道場
✦我要登記▸ https://www.fazang.org/support
藏語的四月為「薩嘎達瓦」,此節日是為了紀念偉大的人天導師──釋迦牟尼佛的誕生、成道與涅槃。薩嘎月是佛教修行中一個極其珍貴的期間,因其功德千億倍增長的特性,為修行者提供了快速積累福德、智慧二資糧的難得機會。
無論是資深的修行者還是初入佛門的信眾,都應當珍惜這一殊勝時期精進修持、淨化業障,積累解脫資糧,為自己和一切眾生的究竟解脫種下深厚的善根。
對於現代忙碌的佛教徒來說,即使無法全身心投入傳統的薩嘎月修行,也可以通過以下高效方式抓住這一殊勝時機:
一、設定每日固定修行時間:
即使只有15~30分鐘,在薩嘎月期間進行專注的修法或誦經,也能獲得巨大功德。可以選擇早晨起床後或睡前這段相對寧靜的時間進行修持。
二、參加週末特別修行活動:
利用時間參加共修、除障法會、超渡法會或是短期閉關,例如一日夜的八關齋戒。這些都是累積功德的絕佳機會。
三、放生、護生,利益眾生:
薩嘎月參加放生的功德尤為殊勝。觀音山常年推動戒殺護生的保育放流,救護眾生性命,推廣吃素、環保、救地球,這是累積巨大功德的直接方式。
四、日常生活中的正念修行:
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注意言行,盡力行善,避免造作不善業。即使是微小的善行,如讓路、說好話、幫助他人等,在薩嘎月也能產生巨大的正面效應。
在這個充滿加持的月份裡,即使是最微小的善行也能結出豐碩的果實。正如經典所說,功德將呈千億倍地增長,這是通向解脫道路上的一次寶貴助力。
不要讓這個殊勝的修行時機,從指間溜走。立即行動,在薩嘎月開啟您的高效修行之旅,收穫千億倍功德的殊勝果實!
資料來源:
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://www.fazang.org